Quantcast
Channel: 温家街观察 »文娱笔记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X战警:好莱坞“造神”的典范

$
0
0

晶报专栏·围观者说  NO.205

42215wy5k5htnc1n尽管网上不乏针对《X战警:逆转未来》的吐槽和批评,我依然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好莱坞大片。超级英雄们的故事不见得有多精彩,但这部电影催生了我的一个想法——再过几年,当我的小孩到了开始迷恋传奇故事的年纪,我向他推荐的可能不是中国的《西游记》和《封神榜》,而是好莱坞电影里的那些超级英雄。

这话听上去有点“崇洋媚外”,也有点“喜新厌旧”,但跟我有相似想法的人应该还有很多。举个例子吧,《西游记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固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但现代人“复述”那些神话故事的能力确实不敢恭维。我们80后一代基本就是伴随着六小龄童版《西游记》长大的,可是将近三十年过去了,如今每年暑期荧屏依然热衷于那些粗糙的画面、雷人的特效,这事儿想想确实也挺魔幻的。

相比之下,好莱坞神话所展现的创造性和新奇感,每时每刻都在给世人带来惊喜。比如同样“群魔乱舞”的《X战警:逆转未来》中,无论是“金刚狼”、“万磁王”,还是“野兽”、“风暴女”,抑或是范冰冰出演的“闪烁”,哪一个人物不是形象鲜明、性格各异。随便从中抽取一个人物出来,都能拍出一个系列电影。《西游记》中那些“蠢萌”但形象单薄的妖怪们,哪一个能“转正”当一回主角?

更何况,《X战警》仅仅是漫威超级英雄系列中的一个分支。在这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的漫画公司中,“美国队长”、“绿巨人”、“雷神”、“钢铁侠”、“复仇者联盟”等,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粉丝。而在与其起名的漫画巨头DC漫画公司,“超人”、“蝙蝠侠”、“绿箭侠”、“闪电侠”等名字,也是电影和美剧热衷的经典角色。它们自成体系,就像新时期的“希腊神话”和“罗马神话”。

每当人们在中美之间进行比较时,很多人都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引以为傲。其实,美国虽然是一个很“年轻”的国家,但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,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创造出璀璨的文化。仍以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《X战警》系列为例,其创作者斯坦•李曾透露,这些超级英雄的故事其实正是关于现代美国的神话——比如,为“变种人”权益奔走呼号的“X教授”原型正是著名黑人领袖马丁•路德•金,激进的“万磁王”则是另一位黑人领袖马尔科姆•艾克斯。

可以看出,好莱坞的“造神”运动,实质上是文艺创作者书写历史的一种方式,也是他们记录时代的一种媒介。他们用一个个令人着迷的超级英雄,编制了带有美国文化烙印的新神话体系,而且这个体系至今仍因为新角色和新演绎方式而不断完整。在向世界输出这些超级英雄的同时,好莱坞不仅每年将几十亿票房收入囊中,还以艺术的手法“植入”了他们引以为傲的“美国精神”和“美国梦”。

曾有学者不无忧虑地指出,中国正在丧失“创造神话”的权力,而且原本属于山海经群英、封神榜神魔和西游记众神的位置,也已经逐步被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们取代。甚至还有人预测,五十年后人们所能记得的神话故事,恐怕都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,别的神话人物都将被边缘化,慢慢失去“神力”直至被人们遗忘。

仔细想想,这其实是一件挺悲哀的事——就像在一个牌局中,我们本来因为先天优势拿到了一手好牌,但因文化发展的战略、政策、监管手段等方面的问题,最终反而错失了赢牌的机遇。当然,这个“牌局”仍在继续,认清我们自身的问题,对文艺创造规律多一些尊重,少一些不当干预,仍有“逆转未来”的可能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Trending Articles